百度百科的內容需要是客觀真實的,不能瞎寫。怎么能知道你寫的內容是不是真的呢?誰都不是萬事通,沒辦法判斷。所以得附一個參考資料,寫進詞條的內容能跟參考資料對得上,好,那基本上就是真的了。
參考資料*好盡可能權威,好比說教科書啊,專業網站啊什么的,大眾媒體的也可以,公司官方網站也可以佐證部分內容,論壇啊,微博啊,自媒體啊等不可以作為參考資料。
所謂“參考資料與內容不對應”就是說,百度百科詞條編輯的內容跟參考資料對不上:正文里寫了一段內容,附了參考資料,但參考資料里并沒有包含詞條所編輯的信息。
參考資料是用來證明你寫的內容靠譜的,如果資料里沒有詞條里寫的這部分內容,那它的可信度就不大高了,這樣胡亂編輯,就像是牛頭對不上馬嘴。
百度百科參考資料與內容不對應的*常見情況就是,參考資料里只有一點點內容,但詞條里卻寫了好多內容。多出來的這些都是無來源的內容。
比如說,寫一個李某的詞條,可以參考人物詞條模版,詞條的主要內容當然是李某的基本資料、生平經歷、作品等等;
給出的參考資料是“某高校教授李某”接受媒體的采訪說了一個關于某學術問題的觀點。但是,報道里真正說到的關于這個人物的資料只有“李某是某高校的教授”而已,其他經歷啊作品啊,都屬于“參考資料與內容不對應”。
解決辦法
百科大部分詞條對參考資料沒有強制的要求,不要求必須有,但加了必須得加得對。基本原則就是,詞條正文里有的內容,參考資料里也得找得到。
這個“找得到”不是要求一個字一個字都對得上,而是有這回事兒就行,無論是“李某在某高校當教授”還是“李某教授就職于某高校”都行。
怎么解決?依照上面的解釋,把對不上的改對唄。要是實在對不上就刪唄。
另外,百度百科對下面這些類型的詞條有特殊要求,必須有參考資料:企業,產品,產品系列與品牌,商業活動,人物。
額外的話
“我寫的內容是我自己研究/自己編寫/獨家采訪的,就是沒有參考資料,怎么辦?”
如果是這樣的話,抱歉,您的這些內容不是可查證的事實,不適合寫進百度百科。您還是放棄吧。
個人研究/獨家采訪的內容,只有在經過出版或廣泛報道后,才是百度百科適合收錄的;*新發生的還沒廣泛傳播的新聞、八卦,也只有經過了大眾媒體報道的才適合寫進百度百科。
感謝您的閱讀,希望能夠給您提供幫助。如果讀完以上內容發現您的版本實在沒有上面說到的錯誤;
您可以向百度客服申訴,百度百科客服是屬于百科官方的,但審核您詞條通過的是蝌蚪團成員,是由科友組成的。
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: 18366246000,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。項目經理在線


客服